55世纪

邮箱登录: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资动态 → 正文
经济日报:水火置换 东西共赢
来源:国资委网站     日期:2018-01-02    字体:【大】【中】【小】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26日12时,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全年西电东送电量达到2001.85亿千瓦时,首次突破2000亿千瓦时,连续7年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数字比南方电网成立之初增长了近3倍。其中,清洁能源电量占比已经过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云南外送电量中,清洁能源占比更是高达97%。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李庆奎表示:“云南是西电东送的重要电力源。南方电网公司大力推动西电东送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底将建成8条交流、11条直流共计19条西电东送大通道,最大送电能力超过5000万千瓦,为促进东西部资源优化配置,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南网力量。”

推动消纳富余水电

近年来,云南富余水电消纳问题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去年相继印发《2017年重点水电跨省区消纳工作方案》《关于促进西南地区水电消纳的通知》《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云南水电消纳目标��2017年,在跨省区优先发电计划电量965亿千瓦时的基础上,云南市场化送出电量不低于200亿千瓦时,全年水能利用率力争达到90%左右;到2020年有效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

“一方面云南水电大规模集中投产,另一方面省内负荷增长远低规划预期,这一增一减是云南水电消纳困难的主要原因。”南方电网公司计划发展部副主任王志勇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云南省新增装机4300万千瓦,其中水电为3400万千瓦,年均增长17%,但同期用电负荷增长仅为7%。

同时,云南水电装机比重较高也在客观上加剧了富余水电消纳难度。目前,云南水电装机占比为73%,约2100万千瓦的中小水电仅具备一定调节能力或无调节能力。

20项举措形成合力

为促进云南富余水电消纳,南方电网公司充分发挥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作用,提前谋划,研究制定了20条举措。“2017年云南协议外市场化增送电量已超过260亿千瓦时,比国家要求的消纳目标多出60多亿千瓦时。”南方电网公司总经理曹志安表示。

机制创新是促进云南水电消纳的重要举措。在市场交易模式方面,南方电网公司建起了以中长期框架协议为主、临时交易为补充的“计划+市场”跨省跨区交易模式,并在交易规则中引入清洁能源优先交易、水火电置换、火电长期备用补偿等市场化机制,确保最大限度优先消纳清洁能源。

除常规电力交易外,南方电网还突破性地实施了云南与贵州水火电量置换。去年,南方电网公司多次就云贵水火置换事宜向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以及广东、云南、贵州3省政府汇报沟通,制定了《云贵水火置换交易方案》。去年9月12日,南方电网组织开展首次云贵水火电量置换市场化交易,将原来由贵州送广东的6.2亿千瓦时火电置换成云南水电,并充分利用黔电送粤的减送空间增送云南富余水电。

加快新增通道建设、有效利用现有通道为消纳云南富余水电奠定了物理基础。目前,南方电网已形成8条交流、10条直流共计18条500千伏及以上的西电东送大通道。去年云南外送电力更是屡创新高,最高电力达到2620万千瓦,日送电量达到5.79亿千瓦时。

此外,延长送电时间,让通道得到更有效利用也是消纳云南富余水电的又一重要举措。“正常情况下,西电送广东的传输时长约为每天18个小时。为更好地消纳云南水电,南方电网把送电时间延长,尤其是最炎热的7月份至9月份甚至会延长到20小时至21小时。这意味着,西电送广东通道几乎全天极限运行。”南方电网公司系统部副主任唐卓尧介绍说。

清洁能源“绿”满广东

自西电东送战略实施以来,云南已建成以水电为主的优质能源基地,电力行业已成为云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据测算,去年云南仅卖富余水电一项的经济增加值就超过40亿元。

广东就是外送云电的最大“买家”。资料显示,广东省全社会用电量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首位,去年为5639亿千瓦时,其中来自西部水电的供应量为1398亿千瓦时。“对于以火力发电为主的广东来说,每2千瓦时电里就有1千瓦时来自清洁能源,西电东送功不可没。更可贵的是,西电使广东清洁能源占比提升了25%。”南方电网广东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刘文涛表示。

具体来说,在经济效益方面,云南水电的价格优势大幅降低了广东全社会的用电成本。依托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平台,云南与广东两省已经参与了包括双边协商、月度增量挂牌、发电合同转让等多种交易,降低广东省内全社会用电成本约26亿元。

在生态效益方面,通过南方电网西电东送大平台,云南清洁能源一路“绿”到广东。统计显示,近10年来,西电送广东电量累计达1.2万亿千瓦时,与此对应的是去年广东雾霾天数下降了61%。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云南水电外送意义重大。从国内来看,南方电网公司在西南水电消纳方面的探索取得明显效果;从国际着眼,包括通道建设、省间电力市场化建设等为实现《巴黎协定》的中国承诺作了重要而较为成功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