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与中国船舶工业风雨同舟;
三十年,与中国船舶工业休戚与共。
三十而立,为中国船舶工业改革发展立言;
三十而立,为中国船舶人奋斗之历史立传。
回首三十年,《中国船舶报》由一份诞生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的机关报,变身成为一份全方位传播我国船舶工业行业资讯的行业大报,再发展成为一报、一刊、一网、一新媒体矩阵的全媒体新格局。《中国船舶报》是船舶工业历史的记录者、见证者和参与者,翻开《中国船舶报》,就是翻开了一部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史。
应时而生 应势而立
1990~2000年
1990年的中国,新思想与旧思想不断碰撞,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1990年的中国船舶工业,在国际船舶市场打拼十余年,经历阵痛与蜕变,酝酿开始新的纪元。
此时,《中国船舶报》应时而生。《中国船舶报》前身为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主办的机关刊物《船舶工业》杂志和中国船舶工业综合经济技术研究院主办的《船舶世界》报。其中,《船舶世界》报有独具特色的国际版,是当时中国船舶工业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船舶工业的媒介之窗。随着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1989年,时任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总经理的张寿认为,每期四开四版的《船舶世界》报的报道远远不够,于是提出:中国船舶工业要办个对开大报,把《船舶世界》报的影响进一步扩大。随后,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党组决定创办《中国船舶报》,由时任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的王荣生担任第一届编委会主任。
1990年9月10日,中国船舶人的案头悄然多了一份报纸——散发着阵阵墨香的《中国船舶报》。从此,就如她的创刊词一般,《中国船舶报》成为中国船舶工业的“观察哨”和“瞭望塔”,为中国船舶工业的改革发展鼓与呼。
1994年3月6日,总第174期的《中国船舶报》开始使用新报名。这个报名是由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使得《中国船舶报》成为当代报纸中为数不多的由第三代国家领导人亲笔题写报名的报纸。此后,为适应新的形势,《中国船舶报》在继续发挥好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机关报作用的同时,努力增加信息量,积极扩大信息覆盖面和服务领域,成功转型行业报,并提出了“一报在手,行业在握”的办报宗旨。
在1999年出版的《中国行业报发展之路》一书中,《中国船舶报》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办报宗旨的:“宣传党和国家发展船舶工业的方针政策和船舶总公司的重大工作部署;报道船舶工业战线广大职工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新成就、新经验;介绍国内外船舶工业及相关产业的新发展、新动向,努力发挥好新闻媒体传播信息、交流经验、反映情况、探讨问题的多种功能,为振兴和发展我国船舶工业服务。”
围绕这一办报宗旨,《中国船舶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为领导机关服务、为基层企事业单位服务、为读者服务的方向,坚持立足船舶工业,面向整个海洋事业开展宣传报道工作。创刊以来的十年间,《中国船舶报》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发展船舶工业的方针政策,大量报道船舶工业改革与发展的新成就和新经验,大力宣传了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典型,广泛介绍了大量国外船舶工业发展的动态信息和国际船市信息,认真探讨、积极反映了船舶工业在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发表了大批可读性强、知识性强、趣味性强、健康向上的优秀作品。特别是1997年扩版以后,《中国船舶报》信息量显著增加,信息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在指导性、时效性、可读性、贴近性等各方面均有较大提高,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和充分肯定。
乘风而行 踏浪而立
2000~2010年
千禧年开启的这十年,对中国船舶工业而言,是野蛮生长、由小到大的十年;对《中国船舶报》而言,是试水改革、踏浪而行的十年。
这十年,国家对船舶工业的战略定位升级到一个新的高度。2006年3月,船舶工业首次被明确列入国家五年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3月,新型船舶的自主化被写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同年8月,全国船舶工业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号召全面建设造船强国。这十年,地方船企、民营船企等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或灵活的经营机制,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显示出活力。从此,中国船舶工业慢慢进入“两大造船集团”“以及其他国有船企”和“民营企业”三分天下的格局。
行业变化,服务行业发展的宗旨不变,《中国船舶报》紧跟行业发展,不断壮大新闻报道力量。2003年11月,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中船长兴岛基地的前期工程开始启动;同年,中国船舶报社决定设立上海工作部,并在原有报纸版面基础上增设“华东新闻”版,重点报道华东地区船舶工业的发展情况。2007年,中国船舶工业全年承接新船订单突破1亿吨,位列世界第一;同年,随着中船龙穴造船基地的兴建,中国船舶报社广州工作部成立,增设“华南新闻”版,报道实力进一步增强。
可以说,哪里发生了业内大事,哪里就有《中国船舶报》的声音。回顾过往,在反伪科学的第一线,《船报》立场分明,实事求是,以科学的舆论引导人,不顾其他舆论环境的压力,揭露了伪科学真相;首先发现《新三字经》中丢掉的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面积,积极呼吁,不断奔走于各大媒体之间,找回了“丢失”的蓝色国土面积。此外,当国家实行“新税制”而使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下降、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影响船舶出口、南方大水灾过后隐患依然存在等问题出现时,又是《船报》最先呼吁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信贷措施,扶植行业的发展,并呼吁从根本上解决洪水过后航道淤积的问题,大力发展抗洪、治洪的工程船舶等;面对国际舆论诬陷中国造船脱期的不实之词,《中国船舶报》设置专栏,以大量的事实驳斥相关谬论,以正视听。
这个时期,随着船舶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中国船舶报》不少内容以专版形式出现,既增加了信息量,又加大了宣传力度,使其逐步在行业中树立起无可比拟的权威性和可读性。有读者反映,企业规定只有《中国船舶报》和本公司的企业报可以作为职工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可以阅读的两份报纸。
三十而立 不破不立
2010~2020年
《中国船舶报》是随我国船舶工业的改革而改革,随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始终在创新中求突破,在突破中求发展。
三十年过去,《中国船舶报》现在已经发展为对开八版周二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行业大报。报纸的主要读者对象包括船舶工业企事业单位的全体职工、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及海军、航运、船检、港口、海洋、渔业等相关行业和部门的有关人员。在出版《中国船舶报》的基础上,报社还编辑出版公开发行刊物《船舶经济贸易)杂志和内部刊物《编务通讯》。《船舶经济贸易》杂志是经科技部批准的期刊,办刊宗旨是“把握经济金融走势,权威解读行业政策”。《编务通讯》的主要任务是加强《船报》编辑部与通讯员的沟通与联系,共同探讨《中国船舶报》在宣传报道、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中的有关问题,为提高报纸质量服务。
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为适应新闻宣传报道的新要求,中国船舶报社积极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开通了中国船舶新闻网、中国船舶报微信公众订阅号、中国船舶报官方微博、中国船舶报官方头条号,同时负责运营55世纪的官方微信订阅号和官方微博。在新媒体的赋能之下,《中国船舶报》的读者群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进一步“出圈”。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三十年后,又是一次合并,将打开《中国船舶报》的崭新纪元。2020年,中国船舶报社与中船重工传媒公司合并重组,开始谋划《中国船舶报》新的未来。
三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中国船舶报》来说,却是一个十分值得纪念的里程碑。三十岁的《中国船舶报》已然褪去了幼时的稚嫩、年少时的青涩,以更加成熟与开放的姿态,开始承担更多使命与责任。三十年,媒介变了,从新闻纸到了手机屏;报道方式变了,从短消息到了短视频,但《中国船舶报》从创刊之日就烙印在身上的那句话没有变,而立之年,继续为中国船舶工业的改革发展鼓与呼。
创业艰辛,筚路蓝缕;
砥砺前行,扬帆奋楫;
三十而已,未来可期;
乘风破浪,风雨无惧!
热烈庆祝《中国船舶报》创刊
暨中国船舶报社成立30周年!
55世纪 来 源:中国船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