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世纪

邮箱登录: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成员动态 → 正文
救助船!破浪而来的“希望之舟”
来源:中国船舶     日期:2020-12-25    字体:【大】【中】【小】

随着电影《紧急救援》的热映
再次将水上救助带到大众的视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今天,我们就再来聊聊
中国船舶集团研发建造的
水上救助必不可少的工具
——
救助船



  据交通运输部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拥有专业的海上救助打捞船舶200余艘,其中有74艘专业救助船可以在比较恶劣的海况下开展救助工作,已基本建成大、中、小相配套,快速和高速相结合的专业救助船舶体系。救助船也从最初的“人命救助”不断拓展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救助船舶。

  设计:与中国救捞一起成长的“设计师”

  作为国内重要的船舶研究设计单位,自上世纪70年代,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船院就已进入海洋救助船这一领域。其设计的1940千瓦海洋救助船具有优良的海上救助能力,先后建成30多艘,在当时堪称经典。“九五”之后,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开始规划新一代海洋救助船。2002年正式批复8000千瓦海洋救助船的设计与建造。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家海上应急救助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构建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海洋救助船舶体系,上海船院为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又开发设计了4000千瓦和14000千瓦新型海洋救助船。 

  
  其中,以8000千瓦海洋救助船数量最多,普及最广,成为今日我国海上救助的中坚力量。其功能使命也从原来单纯的“人命救助”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成为集海空立体救助、溢油回收、深远海救助、冰区救助、航天保障等诸辅助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救助船,在我国救助保障能力建设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已成为我国海上搜救的主力船型。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8000千瓦海洋救助船开始承担一项重要的任务——载人航天飞机升空与返回时的航天员救助与航天器打捞。未来,上海船院将针对近海、远海、深远海发展小、中、大系列化的救助船型,进一步提升救助船的破冰能力,以适应未来极地救助的需求。

  建造:抓住海洋强国战略机遇的“大国工匠”

  从2004年开始,中国船舶集团旗下黄埔文冲就开始为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建造救助船只。截至2020年,黄埔文冲已成功建造交付了6型32艘救助船,成为国内救助打捞装备的主要建造基地。这些交付的救助船舶在海上失事船只的人命救生、财产救助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收获国内外广泛赞誉,为国家海上救助事业的发展和树立大国形象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海洋维权执法装备建设进入历史性机遇期。黄埔文冲凭借雄厚的实力主动出击,获得大批量海监船、海事船、科考船等公务船订单。其中,以8000千瓦、12000千瓦、14000千瓦为代表的大功率海洋救助船系列,在国家重大海上值班、航天发射保障和“急难险重”海上救助任务中功勋卓著。

  船舶:不断迭代升级的“多面手”

  从人命救生、船舶拖带、消防灭火,到搭载救助直升机、破冰装置、溢油回收设备,海洋救助船的功能不断得到拓展。

  8000千瓦救助船——水上救助的中流砥柱

  8000千瓦海洋救助船是目前交通运输部的主力救助装备,造型雄伟、设备精良,在世界专业救助队伍中堪称一流。从2005年11月首制船交付至今,该系列船型横跨10年,前后设计、建造了7个批次22艘。

  8000千瓦海洋救助船总长98米,型宽15.2米,型深7.6米,设计吃水5.6米,排水量4405.9吨,航速20.35节,续航力10000海里,自持力30天,抗风能力12级。该型船具有流畅的线型、先进的设备配置、较强的抗风浪能力、先进的消防设备、强大的救助能力、强大的拖带设备和一流的救生救助设备等特点。主要用于海上失事船舶及人员救助,能搭载获救人员100人,具有一级对外消防灭火作业能力和营救作业能力,可完成海上船、驳的拖运工作,满足中国船级社(CCS)对远洋救助船、一级消防船的要求。

  由于我国海上救助需求不断增加,使命任务逐步多样化,上海船院根据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的指示,在十年间对8000千瓦救助船进行了持续改进。除遇难船舶的人命救生及船舶拖带与消防灭火外,从第3批次起,该系列船型开始搭载救助直升机,实现了海空立体救助的突破。从第6批次起,上海船院研制开发了具备破冰能力的8000千瓦海洋救助船,其针对我国渤海湾最恶劣海冰条件,可独立航行于1.0米厚的层冰海区,为冰区遇险船舶清除障碍。此外,针对可能出现的原油/成品油泄漏等环境威胁,8000千瓦海洋救助船也搭载了溢油回收设备,可进行冰区的溢油回收作业。

  在实际建造过程中,黄埔文冲把该型船的建造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积极推进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运用区域造船管理、托盘管理和项目管理方法组织生产;积极与船东、船检、上海船院密切合作,加强沟通,认真听取和采纳改进意见,积极开展后续船舶的优化工作,实现了一艘比一艘好、一艘比一艘快的目标 。

  值得一提的是,8000千瓦海洋救助船还具备较好的抗风能力,并经受了实战检验。该系列船型中“南海救111”号在2006年5月“珍珠”台风中执行了我国最大规模国际海上救援行动,救助了300多名越南遇险渔民,受到国家高度赞扬。该船也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12000千瓦救助船——我国救助力量转型之作

  12000千瓦救助船是我国“十二五”救助装备建造的重点项目和收官之作,也是我国救助力量转型升级、形成深远海专业救助能力的标志性装备。该型船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巡航和救助两重功能,可承担履行国际公约赋予我国的海洋义务,执行深远海遇难船舶救助、人命救生任务,维护海洋权益等重大使命责任。

  12000千瓦救助船总长127.6米,型宽15.9米,型深8.1米,设计排水量5700吨,巡航航速14节,续航能力达16000海里。该型船增强了拖带能力,系柱拖力可达1700千牛;增强了直升机舰面保障能力,可搭载中型直升机;居住舒适性和远洋巡航生活保障能力更强;配备先进巡航搜救指挥中心系统,集成了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数字会议、宽带卫星、水上通信、微波传输、卫星判决、光电跟踪、雾视仪系统,进一步增强了信息传递能力,为部署、指挥救助任务提供了更高的保障条件。

  12000千瓦救助船的入列,是我国深远海救助装备建设的新起点,未来必将把“生的希望”带给更多的海上遇难群众和船舶。其中,“南海救102”号经过加改装,具备在6000米水深水下的扫测定位的救助能力,是我国首艘深海救助作业母船。 

  14000千瓦救助船——深远海救助利器

  14000千瓦海洋救助船被誉为“中国第一救”,是上海船院为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研发设计,黄埔文冲建造的大型海洋救助船。2007年5月,我国第一艘14000千瓦全天候远洋救助船“南海救101”号由黄埔文冲交付交通运输部。经过对“南海救101”号使用的考验、评价和多次研讨、论证和优化设计,交通运输部于2009年进行14000千瓦后续2艘船承建招标,黄埔文冲再次一举中标。

  14000千瓦全天候远洋救助船总长116.95米,型宽16.2米,型深7.8米,设计吃水5.5米,设计排水量5866.7吨,最大救助航速22.00节,最大拖力1400千牛,续航力10000海里,自持力30天。该型船主要用于海上遇难船舶的人命救生和以海上人命救生为目的的船舶救助及拖带、消防灭火等救助作业,具有较强的海上人命救生、综合指挥、信息收集处理和传输能力;可搭载获救人员200人,并满足对伤病员进行简易的药物、器械和手术治疗的需求;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和机库,可配合救助直升机进行海上搜索、救生作业。

  该系列船交付入列后作为我国海上救助船的旗舰,投入到我国海上救助任务中去,曾参与MH370搜寻、“桑吉”号救助等重特大海上搜救任务,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此外,随着我国救助对深远海要求的进一步增加,14000千瓦的升级版已经由上海船院开发完成,目前正在建造中。

  新型中型海洋救助船——填补中型救助力量空白

  新型中型海洋救助船主要用于中低海况下沿海水道、岛礁等浅水区域人命救生和船舶救助,可兼顾高海况下救助任务,必要时参与动态值班待命。其研发成功填补了1940千瓦中型救助船全部退役带来的中型救助船的空白,同时也是实现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救助船型大、中、小,救助范围远、中、近战略规划中的关键一环。 

  新型中型海洋救助船

  “东海救151”号是我国首艘全电力推进的新型中型海洋救助船,总长69.5米,型宽14.6米,型深6.8米,在实现人命救生、船舶拖带救助、浮油回收、对外消防等救助能力的同时,还具备水下潜水救助、配合直升机进行空中救援等功能,其优秀的操纵性能和船舶稳性,可满足在多工况下作业,尤其适合在岛礁等复杂海域执行救助任务。


  该型船交付以来,各项设备运行良好,多次执行了海上救助任务,得到专家一致好评,具备了批量建造的条件。

  在一次次的惊涛骇浪中,救助船给身处险境的人们带去了生的希望,处置了一次次的海上事故,是我国领海可靠的“守护者”。随着我国救捞事业的发展,在不断完善救助船舶谱系的同时,中国船舶集团还设计建造了诸如“深潜号”救助打捞船、“华祥龙”号抢险打捞工程船等特种救捞船型,填补了国内打捞系统多项空白,对提升国内打捞救助及运输能力具有重大意义。